热点解析:中德携手打开智能网联汽车双赢之门
当地时间2018年7月9日中午,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与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联邦交通和数字基础设施部代表共同签署了《关于自动网联驾驶领域合作的联合意向声明》。根据《联合意向声明》,中德两国将建立高级别对话机制,加强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等在自动网联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多层次交流与合作。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与信息通信技术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变革和转型升级的战略制高点。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智能网联汽车从2018 年起将迎来持续20 年的高速发展,到2035 年将占据全球25%左右的新车市场。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把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我国发展成为汽车强国的重要突破口,并指出其能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在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下,中德政府共同发力智能网联汽车,对中德双方乃至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加快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进程。近年来德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不断发力,2017年德国联邦议院颁布了“道路交通法第八修正案”,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上测试,大众、宝马、戴姆勒等德国汽车企业加大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投入,德国零部件巨头博世、大陆、采埃孚等加大自动驾驶技术的布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在标准建立、创新中心、测试等开展多方面工作,2017年我国移动出行用户规模达到4.35亿人,我国共享出行需求频率高,用户黏性强,在未来智慧交通发展中形成较好的用户基础。中德双方在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智能交通发展、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制造能力等方面各具特点,两国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以及资源的优势整合将加快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步伐。
二是促进中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合作与交流。国际化发展是汽车产业走向世界参与全球竞争的前提条件,也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德合作将进一步实现宝马、大众、戴姆勒等顶级汽车企业与中国品牌企业开展合作研发与联合技术创新,加快传感器、车规级芯片、电子电器架构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法国,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未来我国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在德投资布局将为两国贸易保持高水平发展、投资合作进一步密切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有助于我国企业紧跟汽车产业国际发展管理方式、政策法规、技术发展的步伐,全面树立国际化发展的战略理念。同时,德国汽车企业同我国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也将开展全面合作,包括自动驾驶技术、城市交通管理大数据研究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将加快培养我国具有国际视野,掌握核心技术,拥有管理经验,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汽车产业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为德国更好的了解中国提供了窗口和平台。
三是实现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众所周知,德国不仅是经济强国也是汽车强国,汽车产业基础雄厚。我国汽车产业经过60多年的砥砺前行,形成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与产业体系,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为我国建设汽车强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中德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深度合作,将积极推动双方共同参与智能网联汽车国际统一标准的制定与率先应用,健全智能网联汽车法律法规体系,促进两国企业间数据共享,共同提升双方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在中德双边合作机制下,扩大和加强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合作,将有助于我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品牌,利用中德合作契机,构建智能网联汽车开放合作新格局,助力我国全面提升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对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加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我国建设汽车强国提供重要支撑。
中德双方在智能网联汽车开展的广泛、深入的合作,更表明了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智能网联汽车是中德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平台,此次战略合作的达成将促进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为进一步推动中德务实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赛迪智库装备工业所汽车研究室副主任赵世佳)
责任编辑:徐恒